面對英文閱讀時,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讀太慢、抓不到重點,甚至是文章太長、讀到沒幾段就放棄?其實,關鍵在於掌握以下兩種閱讀的關鍵方法。

  • 由下而上 (Bottom-Up Approach)
    從單字和文法結構出發,逐步組合成通篇的理解。
  • 由上而下 (Top-Down Approach):
    利用背景知識、上下文和預測能力來理解文章。

然而,當我們讀不懂英文文章時,大多數人習慣性想到的問題都來自於 Bottom-Up Approach:

  • 單字量不夠,或對字根字首不夠熟悉
  • 文法或句構觀念不足

但其實,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我們還需要 Top-Down Approach:

  • 內容預測能力:在閱讀前先推測文章可能的內容。
  • 熟悉常見的英文文章架構: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組織方式。
  • 理解言外之意或作者立場:有時候作者的觀點隱藏在細節之中。
  • 掌握重點與細節的關係:知道哪些是核心資訊,哪些只是補充說明。

以 WIRED 一篇關於 DeepSeek 的文章標題和副標來看:

Chinese AI App DeepSeek Soars in Popularity, Startling Rivals
The company said Monday it was temporarily limiting new sign-ups due to “large-scale malicious attacks” on its services.

運用 Top-Down Approach,我們可以預測這篇文章可能會討論:

  • DeepSeek 的背景與特色
  • 它的快速成長如何影響競爭對手(如 OpenAI 的 ChatGPT)
  • DeepSeek 與現有大型語言模型有何差異(能力與限制)

此外,作者特意將 large-scale malicious attacks 放入引號(“ ”),這可能表示:

  • 直接引用 DeepSeek 公司的用字
  • 對該說法持懷疑態度

由於這是一篇新聞文章,我們可以進一步預測:

  • 第一段:會先提供新聞背景與基本資訊
  • 內文結構:可能較為細碎,段落較短
  • 引言獨立成段:例如一句引言就成一個段落
  • 最後段落:可能會總結未來發展或走向

透過這樣的 top-down 預測,我們在閱讀時才不會是一個字算一個字,字字看得懂,連成段落、文章後就失了方向,而能更快抓住文章重點,提高理解效率。

想要讓英文閱讀更有效率?試著在下一次閱讀時,結合 Bottom-Up 和 Top-Down Approach,從字詞到結構,從細節到大意,全方位提升你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