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足夠的字彙量,即使耳朵再好也聽不懂,有機會講時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而在學英文的過程中,常常會發 現:單字背了卻記不起來、記住了卻用不出來。究竟應該怎麼辦?

根據第二語言字彙習得(SLA)理論,從「認知到 X 是個新字」到「輕鬆地用出來 X」,實際上至少經歷六個階段。

這些階段主要是建立拼字、發音、字根字首、以及初步的語塊與情境概念。

Stage 1:Encounter and Noticing
遇到新字並引起注意。

Stage 2:Form-Meaning Association
將字形與意義建立連結。

Stage 3:Recognizing in Context
在上下文中認識並理解單字的用法。

舉例來說,這階段你會學習:

  • 知道 debt 的 “b” 不發音
  • 理解 separate 不能拼成 seperate
  • 連結 bankrupt 中的 “rupt” 與「破掉」有關,連結到「破產」的概念
  • 明白 sleek 常用於產品介紹情境中

這些階段則著重於建立搭配詞知識、情境連結以及文法功能,讓我們在寫作和口說時能夠「正確地」運用這些單字。

Stage 4:Function Identification
認得單字在句子中的功能,feedback 在這階段很重要。

Stage 5:Spontaneous Production
從單句開始嘗試簡單運用單字。

Stage 6:Automaticity
最終達到流暢、輕鬆開口的自動化程度。

舉幾個例子:

  • 理解應該用 go bankrupt 而非 go bankruptcy
  • 知道 consider 後面要接 V-ing,而非 to V
  • 能在聊食物時輕鬆用出 wholesome ingredients(健康的食材)

現今 AI 工具(例如 ChatGPT、Claude)的出現,又能夠讓我們針對每個學習階段寫 prompt、設計相對應的練習,加深我們的學習成效。

要加速我們的英文學習,從認得、記得、到用得出來,從思維和邏輯下手、學習英文文法和搭配詞是最有效的方式。讓我們在英文學習上從被動認得轉為主動運用,解決「單字看了好多次,還是用不出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