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的時間,協助了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的相關子公司的廠長們培養英文的口說和簡報力。某天上課,我請他們討論出他們認定的好簡報的 3 大特質。

有人寫 a clear purpose、有人寫 numbers、有人寫 logical,在不同的答案中,有一個共通點:”Start with the outcome.” 這也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

後來我發現,這些管理上百、千人的廠長所講的,就是張忠謀先生一直為人所知的簡報、開會習慣。

第 1 個簡報技術:一開始就講結論

目的就在 “respect time and focus on actionable insights”,讓開會、決策的流程更快速。

放在職場的會議、溝通、簡報的情境中裡,會像是這樣的思維模板:

  • 過去:intro – background – findings – problem – solutions
  • 現在:outcome – supporting data – next steps (action items)

第 2 個簡報技術:問好的問題

從美國到台灣,接任工研院的院長後,很多人很怕對 Morris 做簡報。因為在當時人們的眼中,Morris「不熟稔」工研院的文化,會不斷打斷講者,問很多 “probing questions”。

「我要知道 why you’re doing what you’re doing」他常說。

與其說這是德州儀器給他的訓練,我認為更是在 MIT、Stanford 的學術訓練中,他就學到的:come up with great research questions。

在英美的商務溝通裡頭,常見的問題共分 5 類(又泛稱 probing questions):

  1. clarification questions
  2. impact questions
  3. assumption questions
  4. action-oriented questions
  5. follow-up questions

問好的、對的問題,很多時候在簡報、溝通當中,比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論點還要重要許多。

我的 《超級商英力》 課程,是基於超過十年、產業最前線搜集到超過 10 萬名台灣上班族、主管在職場英文的各種疑難雜症,所研發出的 total solution 商業英文課程,其中包含(但不限於):

  • 如何用英文問出好的 probing questions
  • 如何讓英文口說有結構,不讓人說出 “What’s your point?”
  • 如何在表達異議、給建議等「棘手情境」中有技巧地用英文溝通
  • 如何減少中式英文,講出道地的商英口說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會幫助到你,歡迎你加入 《超級商英力》 課程,我會帶你最有效率的學好職場英文溝通。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Dec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