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 WBSC 12 強賽後,台灣好手林昱珉、林家正受到外媒賽後採訪的好英文,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林家正長期旅外,英文算是半母語,流利不讓人太意外。而才 21 歲,旅外 3 年的林昱珉的自然英文,是什麼造成的呢?其實有 3 件事情,我們都可以做到。

一、內容思維模板

競技體育的賽後採訪這個溝通任務,不論是羽球、棒球、籃球、桌球、還是網球,其實講的內容大同小異,不太適合有太多的「創意」,就會讓人覺得英文講得很道地。

雙林所講的內容,不管是謝謝隊友、表達自己的感激和驕傲,還是轉而利他啟發他人的 “Now every Taiwan player — young guys, old guys — knows we can be champions too.” 都是西方(美國)文化在那樣情境下的說話模板之一。我想也是他們在旅外時聽到隊友的說話內容,慢慢 “pick up” 的正能量英文。

二、以語塊、短句為「最小單位」安排停頓

以家正的訪談內容來說,

  • “won the whole thing… truly amazing.” 短句跟短句間有明顯的停頓,但是短句本身非常「流暢滑順」。
  • “It’s really everything, man… like I said…” 每個短句間,幾乎都有一秒到兩秒的明顯停頓。

英文要流利、道地,關鍵不是不能停頓、不能想,而是要「在對的地方停頓」。

三、真正聽見英文的聲音安排抑揚頓挫,情緒到位

以昱珉的英文訪談當例子,

  • “young guys, old guys” 語調上揚,以去鋪陳後面「他們都知道他們也有機會變成世界冠軍」。
  • “Small countries can be world champions.” 後面這句語調自信且肯定。

大多的我們都不是運動員、也不會被賽後採訪,但英文口說學習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同樣的 3 個口說原則,也可以被放在商業英文口說裡。

我在最新上線募資的 《超級商英力》 課程中所教授的英文模板和用法,特別涵括了超過 10 位母語人士錄製的音檔,讓大家能夠隨時跟讀、模仿。就是希望幫助大家在「開口說英文前,都能先聽見英文真正的聲音」,在台灣也可以把商業溝通的英文學好。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Nov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