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不用跟全球企業的執行長一樣,需要針對大眾、媒體、股東、畢業生用英文做很多大型的演說,但是在職場當中,不管是外商英文面試、還是跟老闆、同事、客戶開會討論事情、甚至是英文簡報,我們都會需要進行某種程度的英文「小演說」,讓論點清楚、有說服力,也讓對方聽得下去。

任何涉及 3 句話以上的獨講,都是簡報式英文口說。從歐美人士在閒聊時最愛問的 “What do you see yourself in 10 years?”,一直到面試的 “Can you tell me a challenge you faced before?”,更不用說和客戶銷售商品、和主管解釋專案,全部都是 《簡報式英文口說》 的範疇。

針對這一點,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和 AMD 執行長蘇姿丰兩位很多人熟悉的知名華人企業家,堪為我們學習的典範。簡單而言,他們都做了這 6 件事:

一、重要的事情「換句話說」

有常在聽英文的人應該會發現,好的講者很擅於用 “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甚至在句尾撇一個 “meaning…” 來對重要的事情做覆述。

二、抽象的概念給「具體實證」

當點子、想法開始變複雜,反射動作便是:”Let me give you a concrete example.”

三、原因、原因、原因

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曾經說過:「你的 opinion 是什麼,我不太在乎。我在乎的是讓你有那樣 opinion 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黃仁勳和蘇姿丰在各個演講中,都清楚說明了為什麼 AI 會是個 game changer。They don’t just “claim” it. They provide solid evidence. They give reasons.

四、枯燥的時候「講故事」

社群時代,不分年紀,專注力都是最稀缺的資產。但一如既往的是,We love stories. Both Jensen and Lisa are remarkable storytellers.

五、永遠把答案講在最前面、永遠把使命跟終極目標掛在嘴邊

六、用「一對一的口吻」跟觀眾講話(語言學叫做 “inclusive language”)

最後,They always remember to SMILE.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Mar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