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能力的培養,不管是字彙還是文法,都需要一點時間;但是英文溝通能力,只要有方法和系統性的練習,通常能高效地學好。原因是英文溝通能力強的人,都有相似的底層邏輯。

從政界、學界、商界、娛樂界、到體育界,那些日常講話都可以用來當作教材分析的講者們,講話通常都有共通性。

一、重點講 3 次,請不要惜字如金

「不管你的聽眾是誰,你講什麼主題,要假設 20% 的觀眾會聽到放空、恍神。」在 MIT 開設英語演說的教授這樣講。

不是在同一時間講 3 次,但可以同樣的想法,散落在不同地方敘述,這樣讓聽你講話的人有機會 “get back on the bus” (回到你的主軸)。

二、量化事情:將論點分成 2 部分、或 3 部分敘述

為什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這樣做 (a) 不但能讓你感覺比較聰明、有知識、有組織,也讓 (b) 聽的人好記憶。

三、講故事,並清楚表明故事目的

We all love stories. 每個人都有故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在生活當中不斷留心、刻意累積故事。再來,需要刻意練習將 story 跟 takeaways 明確講出來,不要讓聽的人自己感受。

四、用問題引導思考

  • “So, why did I say this?”
  •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 “I was once asked…”

有注意到好的講者喜歡自問自答、或是刻意安插問題嗎?因為問題可以很技巧性地抓到聽者的注意力。

五、換位思考:可以從兩個面向切入

  1. 思考聽的人想從你這學到什麼、得到什麼
  2. 思考聽的人怎樣才能輕鬆理解你的想法

其實這些能力,在工作面試、跨國會議、應酬、做簡報、跨文化交流等等情境全部都需要,也是單純泡在英美加澳等環境難以學好,需要系統性學習的簡報式口說能力。


圖:Business Insider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Oct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