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人說,最近美國的科技業氣氛詭譎。的確越來越多朋友、學生在社群上「報平安」,似乎一波又一波的裁員潮即將展開了。就在昨天晚上,臉書老闆 Mark Zuckerberg 也發出了一封給全員工的信。

我第一秒鐘老師的職業病發作,又把信拿來分析了,任何的素材,都可以從 micro 分析到 macro。

【微觀 (micro) 】

我們可以看看文法的使用。例如:為什麼一開始 Mark Zuckerberg 用 “I’m sharing som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hanges we have made in XX’s history.”(進行式+完成式),而不是 “I’d like to share som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hanges we made in XX’s history.”?

可以看看搭配詞(語塊):為什麼是 “difficult” changes 而不是 “tough” changes?但後面又說 I know this is “tough” for everyone.?

【宏觀 (macro) 】

宏觀一點的分析可以看語氣、文章架構、邏輯鋪陳是否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整封信的撰寫是否足以表達誠意、責任,以不過度影響股價。

舉例來說,通篇的「裁員」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幾乎使用的都是委婉用法,只有名詞的地方比較直白:”I view layoffs as a last resort”(最後的手段)。

其他都算間接用法,像是:

  • let more than 11,000 of our talented employees go
  • sorry for those impacted
  • I’ve also made the hard decision to let people go.
  • every affected employee will…
  • Recruiting will be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 before letting teammates go
  • To those who are leaving,…

【以終為始的學習】

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分析如何幫助你的「英文溝通」。Not all words are equal. 不是所有的單字、字彙,對你的溝通都是有直接關連性或同等重要性。

【放輕鬆,大多台灣人一輩子不會在口說中用到的「被動字彙」】

如果一個字你覺得是第一次看到、或你查字典覺得意思偏冷僻、或你看過但意思完全猜不到,請把意思學起來,先把他們當你的「被動字彙」,你短時間不需要用它。(除非你的英文好爆,你就用吧。但 keep your priorities straight!)

像是信裡頭的:

  • a streamlined organization
  • capital efficient
  • build our AI infrastructure
  • control cost structure
  • the surge of e-commerce
  • macroeconomic downturn
  • extending our hiring freeze
  • rein in other sources of cost
  • take additional steps to
  • this didn’t play out the way I expected…

【你要認真學習、積極使用的「主動字彙」】

但有些用法,你應該要查查搭配詞用法、多看看例句,因為這些是你有機會在口說溝通中使用的。你的學習要把它們變你的主動字彙。這邊請學好學滿,不要少一個 s、或用自己的中式英文亂湊:

  • let sb go
  • cut spending
  • make difficult changes
  • downturn
  • support sb through sth
  • say farewell
  • We want to make sure we are…

忙碌的職場上班族,在學習英文時一定要功利一點,直接將看到的、聽到的、剛學到的,直接跟「使用」做連結,問問自己「我有機會用到這個字嗎?我什麼時候可能會用到?有更道地的用法嗎?」。

跟「使用場景做直接連結」、「用字彙的主、被動性調整學習期待」、「用語塊不用離散的學」,最後 memorize wisely、use actively 正是 Can-Do 英文溝通術的核心。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 《Can-Do 英文溝通術》 是專門設計給台灣大人們的生活、職場英文課。


圖:Protocol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Nov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