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一個好的英文老師,不只英文要夠好、不只要有一些語言學概念,更要有教學的「底層邏輯」,才能對變動的語言政策、還有課堂中無時無刻的教學問題和狀況,做好理性的決策。

這個狀況可能是:

  • 如何判斷在口說練習時要挑哪些錯誤給 feedback
  • 如何幫助一個單字背不起來的學生背起來
  • 如何在要改 100 篇作文時,改得好、自己也睡得好
  • 如何在教內容時,也能帶到一點語言點

INFO,是我的教授曾經分享過的教學底層邏輯。

  • I 是 input
  • N 是 negotiation
  • F 是 feedback
  • O 是 output

但每一個單字後面,都有一層又一層的概念要理解。

input 會影響到我們的 teacher talk、會影響到我們教材的設計、會影響到我們教學的執行、會影響到我們作業的內容。光 input 背後就有 frequency、saliency、quality、quantity、variability、authenticity… 很多層面可以去操作。

有了科學為本的底層邏輯,碰到任何的教學狀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We need to make informed, rational, science-based decisions in the classroom.

如果你是英文老師、或是未來想當英文老師,不管是教小孩、教大人、還是當內容型創作者,都歡迎你來參加我的 《英語師資培訓》 課程喔!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Oct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