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去美國回學校把新書拿給教授,拿完以後到教育學院的圖書館晃晃。2F 叫做 collaboration zone,意味著 “Talking is encouraged.”,如果只是要念 papers、做深度閱讀的,要到 3F 的 quiet reading room。

進去後看到了兩個學生,在大桌子上擺滿著期刊論文、一來一往地像打乒乓球一樣討論著白板上的公式:

  • “Right… but what are we missing here…”
  • “But if we were to assume…”
  • “That’s a comparative fallacy there…”
  • “Do you remember that… does it ring a bell? No?”

感覺下一秒鐘,他們就會想出什麼改變世界的東西。

讀了 papers、討論觀點、解決問題、最後寫出過程。這就是在高等教育中最關鍵的 3 個能力:學術寫作、學術閱讀、學術討論。

但在台灣的高教中,因為缺乏全面、也扎實的學術寫作、閱讀、討論經驗,所以很多人讀完四年,不知道什麼是 literature review、不知道什麼是 meta-analysis、不知道怎麼從圖書館系統找 journal articles 來讀。

不管是過去在賓大、哥大的學習,還是教授學術英文寫作 7 年來,我很清楚地知道:學術英文寫作能力,是可以系統性地訓練的。

我們可以對學術能力做「逆向工程」,對很多的 subskills 做學習:

  • 如何對期刊文獻中的某一句話做 paraphrase
  • 如何對於不同的文獻去 “synthesize”(整理、比較異同)
  • 如何寫出層層支持、不離題卻充滿例證的一個段落
  • 如何以 “clarity” 為核心,寫出合適的學術句型、用字
  • 如何寫出夠科學的口吻,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要全無定論
  • 如何寫好一篇優異的 literature review

《學術英文寫作》 課程中,我也加入一堂課教大家怎麼在閱讀 journal articles 中,分析、汲取有用的學術寫作觀念、技巧、和句型,即將出國讀研究所、或是有學術英文寫作需求的同學,歡迎內信索取公開課試聽喔。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Oct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