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時候,去看了全英文的外百老匯現場音樂劇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感動之餘還是不忘回家把它的劇本拿出來分析英文一波。過程中,不出我所料,發現了不少現場聽很有可能被英文學習者漏掉、但在讀做劇本閱讀時可以撿回來的學習點。

例如:要表達「應做但沒做」,演員說了:”I should’ve been more cautious.”;或是表達「不應做但做了」,演員用了:”I shouldn’t have asked.”。這兩句的用法就很有可能被忽略:

  1. “have” 在口語中被輕點而過(”h” 的聲音被弱化或消失)
  2. 對 “should have + pp.”、”shouldn’t have + pp.” 這個用法不熟悉或沒學過
  3. 沒聽到 “have” 的聲音也不會影響太多的理解

這時候逐字稿、劇本閱讀,就能幫助我們將 top-down reading 和 top-down listening,轉換到 bottom-up reading 和 bottom-up listening,去注意到語意以外的語言元素,像是「句子結構和意思的連結」和「口語語音的變化」等,來進一步加深學習的印象和成效。

而這只是其中一種目標導向的英文閱讀方式,在我的 《精準閱讀》 課程裡我一共會教你 7 種方法:

  • 英文閱讀除了大量閱讀,還有哪 6 種目標導向的閱讀方式
  • 閱讀快不起來的原因、又該怎麼解決
  • 複雜語句或是專業文章怎麼讀懂、讀精準
  • 想提升英文口說、寫作能力,平常可以怎麼讀
  • 想快速抓到英文文章大意有什麼技巧

當我們知道自己做英文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有意識地用正確方法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對課程有興趣的同學,歡迎內信索取免費公開課喔!


原文發表於:Noah Liu・Mar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