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學習語言,很多人都覺得語言是一個「工具」,最後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有效「溝通」。 

但要從 “say something” 到 “communicate effectively”,我們除了要知道講什麼(What),我們還要知道要怎麼講(How),因為要真正有效用英文口說、寫作溝通,需要的能力遠超過於「字彙、文法、發音的拼裝」。

「表達習慣」是思維模板三塊拼圖當中,影響溝通「清晰度、豐富性、說服力」最大的一塊拼圖,有了這塊拼圖,我們才知道「要怎麼講」。

TED Talks 對於學習英文的人,一直都是很好的學習素材,很多的 TED Talks 也體現了在母語人士眼中,用英文表達溝通時如果要達到「清晰、豐富、有說服力」所必備的語言特色。

那些超過千萬點閱的影片,更是將這樣的「表達習慣」運用得淋漓盡致,像是:

在這些超高人氣 TED Talk 當中,講者都很自然地使用了各式各樣的「表達習慣」,我們從以下兩個例句來看看:

  1. Angela Duckworth 說:“It wasn’t social intelligence. It wasn’t good looks, physical health, and it wasn’t IQ. It was grit.”(為何她不直接說 “It was grit.” 就好了呢?)
  2. Robert Walking 也說: “Well, the lessons aren’t about wealth or fame or working harder and harder. The clearest message… 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為何他不直接說 “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 就好了呢?)

引領母語人士的表達套路,就藏在他們的表達習慣當中!

這樣的表達習慣,不只是 TED Talks 講者擁有,像是歌手 Taylor Swift、球員 Stephen Curry、企業家 Elon Musk、臺裔首位波士頓女市長 Michelle Wu、到美國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 也是如此表達的。

如果你掌握了「思維模板術」,你會慢慢發現,不管是名人學者還是市井小民、無論是嚴肅地發表想法論點、還是輕鬆閒聊的日常對話,他們都會採用各種的表達習慣,像是:

  • 「說明量化」
  • 「自問自答」

如果遇到比較複雜的想法時,他們也都會:

  • 「換句話說」
  • 「讓步、預盼反對」
  • 在適當時機也會「實證舉例」

再來,好的溝通者傾向不提供非黑即白的答案,因此他們都會:

  • 「分層說明」
  • 也會用「if 預想情境」,預留各種可能性

換句話說,他們都擁有思維模板中各式各樣的「表達習慣」,也許你現在看了那麼多表達習慣的技巧還是一頭霧水,不過在我的 《英文思維模板術》 課程當中,你將能完整學到這套技術。跟著我一起,用母語人士的脈絡、習慣、情境,連結過去你所有的學習!


原文發表於:Hahow 好學校・De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