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雙語國家政策:政府,我想發問
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是近期火紅的一個話題。不管是英文老師們、企業主管們、還是學生,都私下問過我的想法,我決定初淺地分享我的「兩分錢」。
以制定雙語政策來說,台灣以及像南韓、日本等東亞國家,缺的一直都不是政策「目標」,而是「具體有效的方法」和「科學為本、有系統的配套措施」。
目前為止,制定政策的核心官員和相關學者們,除了強化英語力、提升國際競爭力、製造環境、檢定能量、科技、線上教學這些安全牌文字和提高預算外,還講不出什麼具體做法,大多都是目標、甚至是要求(例如:英語授課)。
如果 2030 年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的核心願景是「厚植國人英語力」,核心問題就是:”How can English be best learned and hence taught?”,基於對這件事的了解後,我們才能知道:”What should and must we do?”。
但整個計畫藍圖,並沒有把翻譯專業、教學、學習、評量、政策制定和科技與教育的專業職責分工劃定清楚。
這樣的紛亂,可以從發展藍圖中,將法規鬆綁、分組教學、雙語教學延伸到幼稚園這樣完全不同層級、面向的東西,共同扣上一個「創新學習模式」看到。
至於政府說要善用民間資源,也請各部會在預算額度內自行勻支。但我知道有形形色色沒有相關專業的機構和老師,開始準備要標一些相關的政府標案、開設一些課程,從中撈取油水,從搞不清楚狀況的老師和父母那先賺上一筆了。
政府的 top-down policy 過程時常變成政治角力、人脈角力的遊樂場。甚至連政府合作的民間機構、教授的選擇過程,經常也不是以「專業」出發而做的決定。
繞回最一開始結論的兩大核心:「具體有效的方法」和「科學為本、有系統的配套措施」。We must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 not political decisions.
我們還是期待政府能夠在 trial-and-error 中不斷修正、能夠讓政策制定過程更公開透明、對於雙語政策制定背後的專業劃分能夠早日釐清、尋找最適當的人才促進合作,才能將預算配置在最有效的地方。
而創勝文教也會從民間繼續扮演好我們的角色,以「習得科學理論基礎」 、 「集結頂尖英語師資」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三大主軸,設計出更多的課程、為台灣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英語師資。
畢竟我們有個共同目標:讓台灣更好。
圖:總統府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Oct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