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奢望英文腦了,談談英語母語人士表達的思維模板
語言學家 Eric Kellerman (1995) 在《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Transfer to Nowhere?》這篇論文中提出 transfer to nowhere 理論,敘述 雖然「文法、單字、發音」都沒有太大出錯,但整個聽起來就是不像母語人士的句子 的現象。
口說、寫作不是文法、語塊組合的集大成而已,背後有很多的表達習慣,我將它們稱作「思維模板」。
受到英文影響,我們中文已經用之自然的「我不能同意你更多」(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就是這樣一個 transfer to nowhere 的典型例子。
在描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時,英語母語人士很自然會用出 “I can’t over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就是一個思維模板。如果單用字面理解「我不能再更強調」,可能還會造成誤會。
頂尖球員在得了冠軍時的賽後感言,每個人不約而同地用出 “If it were not for my team, ….”、”But for my parents, …” 表達「要不是… 我沒有辦法」,也是在這種情境下的思維模板。
有了被動字彙、主動字彙、語塊、基礎文法、發音後,思維模板會是你讓英文更道地的最後一哩路。在週一 《母語人士講話的思維模板》
直播中,我探討了 《3D 英文筆記術》
跟 《英文思維模板術》
間的結合,如何成為英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有興趣的你可以去看看影片喔。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Aug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