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寫作要怎樣學得好,可以從好多面向來加強,不管是學術涵養、對該學科理解的深度、對文獻的理解、整理方法、邏輯、對學術出版文化的理解、思維清晰度、英文能力(文法、字彙)、還是寫作能力(段落、篇章掌握、修辭)等等。

今天這篇文章以「結構性語塊」的角度來淺談 “How to write like a Harvard professor”。

學術寫作當中,充滿著很多的結構性語塊,是不分領域都會使用的。

師範大學翻譯所廖伯森教授就曾經說,這些學術「結構性語塊」的使用,可以讓學術的溝通更有效率 。

下面有 4 組學生的實際寫作例子,讓大家感覺看看,學好這些結構性語塊,可以如何幫助我們聽起來 IQ 爆棚:

學生 1:We gotta carefully interpret these data because… 

調整版:These data must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in that… 

學生 2:X and Y are totally different in many ways. 

調整版:X differs from Y in a number of aspects. 

學生 3: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getting interested in XXX. 

調整版: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XXX. 

學生 4:A lot of people criticized Smith’s meta-analysis. 

調整版:Smith’s meta-analysis has been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criticism. 

有結構性語塊還有一個的好處,就是可以「侷限」住我們的表達內容。

為什麼會說是好處呢?因為如果不了解學術文化,有些內容或想法可能會不太適當。我們來看看學生 5 的例子。

學生 5:Although the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it is not perfect. 

調整版:Despite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the method suffers from some limitations. 

學生的思維不見得能從「不完美」轉換成「有缺點、有限制」,但因為結構性語塊,我們可以「制約」一些相較不符合學術寫作特色的文字。不管是現任研究生、即將要變成研究生、工作上會用到學術寫作、或是任何對學術寫作有需求的你,都歡迎來內信索取 《學術寫作》 的免費公開課!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Sep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