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錯了,學習語言要靠沉浸式學習!
  • 大量閱讀小說最重要!
  • 什麼文法?跟母語人士一樣學就好了。
  • 溝通最重要,勇敢開口就可以學好。

像這樣以偏概全的言論(sweeping conclusions),其實是讓台灣的英語教育這幾十年來,一直原地打轉的原因之一。更難過的是,這樣的言論常常來自於覺得自己很懂語言教學的人。

  • 每天都要聽、讀一點英文(不管是追美/英劇、聽 podcasts、還是什麼管道),讓自己沉浸在 input 當中。
  • 刻意製造使用英文的機會(output opportunities)。
  • 使用英文後能得到 feedback,還能正確理解 feedback。
  • 閱讀喜歡的主題的科普書、小說。
  • 同一個練習的 task 要重複,在過程當中不斷提升正確度、流暢度、詞語多元性。
  • 對語言規則要有足夠的意識(awareness)跟注意(attention)。
  • 用比較大的單位去思考單字記憶(ie. 語塊學習)。
  • 單字學習深度粗分,分成認得出來意思的和用得出來的。但不管多深,都要知道「發音」。
  • 文法學習要重思維和概念,不是當法條背。而文法規則裡頭,又有分成「死記型」的和「判斷型」的,通常後者比較難學。
  • 歸納(inductive)學習和演譯(deductive)學習都有他們的優劣。
  • 使用真實的語料當作學習教材,不要過度為了教學而簡化(simplify),可以的話增加解釋(elaborate)。
  • motivation、aptitude、 anxiety、age、memory、analytic ability、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學習成效,但不會「決定」學習成果。

上面隨便列舉就超過 10 項語言學習的關鍵,背後都有一大票還活著的應用語言學家、語言習得專家每分每秒在做各式各樣的研究(empirical research、longitudinal studies、cross-sectional studies、case studies、quasi-experimental studies、meta-analysis)。

希望英語教學業界的先進們可以多一點社會科學思維。因為我們有太多盲點,有很多東西是「經驗整理」、跟「我覺得⋯⋯」裡頭當中會忽略掉的。

很多做法、想法、方法都是 necessary(必要的),但不是 sufficient(充分的)。「只要做了 X,英文就一定進步」,這樣的一元、強烈因果思維,在學習者中流傳可以理解,但在英語教學界應該要慢慢消失了。Let’s upd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如果你是英文老師,也認同用習得科學來輔佐英語教學,讓教學不單單只是老師個人的學習經驗談,歡迎你來聽聽我的 《英語師資培訓》 課程,我會帶你看這 40 年的各學派大師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觀點,討論學習和教學上所碰到的問題、狀況,並提供你參考解釋與解決方式。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Aug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