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體的生成,其實是外語習得過程中非常自然的現象。

在生活當中要表達「我生日趴你要來喔!」時,講出「我生日 party 你要來喔!」的機率就比「我生日派對你要來喔!」還要大。因為不管是派對、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這種外來用字,可能直接用英文講也會比較好懂、自然、方便。

但從英文老師的角度來看,還是想跟大家做溫馨叮嚀,使用晶晶體時很多介系詞是會被省略掉的,大家別將這樣的習慣帶到真正在講全英文的時候去啊!

  • 你 take care 一下他。
  • 我這三個公司都有 apply。
  • 我已經 reply 給她了。
  • 她對音樂的 taste 很好。
  • 我早上通勤時都會聽 podcast。

導致於 “I have replied to her email.” 的 “to” 容易忘了用。”apply for” 和 “apply to” 隨便用。「我早上通勤時都會聽 podcast」 要轉換成 “I listen to podcasts on my morning commute.”,也需要注意很多東西呀!

「她對音樂的 taste 很好」這樣的晶晶體,很容易使我們在講全英文時講成 “She has a good taste of music.”(但應該說 “She has good taste in music.”,而且 taste 在這邊不可數。)

晶晶體的「自動化」是我所擔心的,那會對大家真的要用全英文產出時的流暢度跟正確性造成影響。晶晶體沒有問題,比較有問題的是在英文用法還沒完全學好之前,晶晶體的自動化這件事。

註:本篇文章只專注討論「晶晶體的自動化與語言學習的關係」。晶晶體這個現象的複雜度之前我有用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過,想了解的可以去看 《由語言學看「晶晶體」的 6 種形成原因》 這篇文章。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Aug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