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英文很好的人說:「不知道!感覺就是這樣寫。」、「這樣唸起來比較順。」,甚至英語母語人士會說:「我們都這樣用。」

最後只能歸結於他們的「語感」比較好。

學習科學怎麼看語感?

再繼續追問下去,英文好的人可能會建議你:多讀英文小說、多看英文新聞、美劇、YouTube、或是多聽英文歌、Podcast,甚至建議你營造「英文的環境」,把手機、電腦的語言設定都改成英文,多接觸就會有語感。

真的是這樣嗎?

有多少人去國外遊學、讀書回來,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都會大量接觸到英文,在這樣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的環境裡待了一兩年,但「語感」還是不太好。口說確實變流利(fluency 提升了),但文法還是錯得離譜(accuracy 沒有跟著提升)。

所謂的「語感」,主要來自學習者自己的「語料庫」,或者用 data science 的角度來說,就是腦中有足夠的「大數據」,可以幫助自己用以前聽讀過的英文來判斷文法對錯,而不是用文法規則去推論。

換句話說,我們傳統以規則、公式化的方法學習英文,加上沒有夠多的例子,很難「感覺出」正確的文法。

10 個台灣學生裡有 9 個人這樣學時態:

  • 現在進行式:be + V-ing(正在…)
  • 現在完成式:has / have + p.p.(從以前到現在…)

學習文法時接觸的例句不只不夠多,過度簡化的例句也不足以讓我們建立起語感。

更危險的是沒有足夠的例子,往往課本、參考書給的例句也過度簡化:

  • She went to Hong Kong last month.
  • He is running now.
  • I have played basketball since I was twelve.

我們在 The New York Times, Foreign Affairs, TIME, National Geographic 中有多常看到這些句子?在英文新聞、美劇、YouTube、Podcast 有聽過多少這樣簡化的句子?答案是否定的。

如何培養文法的語感?

對於台灣學生離開英文課就不是講英文的 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環境,我們如何培養語感?文法怎麼學比較能幫助提升口說和寫作的正確性又不影響流利度呢?

我們需要更多真實語料的例句(authentic input,可能的話 elaborated input 更好),以 exemplar-based 的方式學習文法,再歸納出文法規則讓印象更深刻(因為成人還是非常需要 rule-based 的方法來輔助),而老師在找合適的例句、歸納文法規則、提高學習意識這方面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看完 authentic input、討論文法所要表達的語意之後,再來歸納出文法規則,會是比較適合台灣學生、同時培養語感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對於這樣用 exemplar-based 的方法學習文法有興趣,歡迎你聽聽王梓沅老師的 《改變一生文法 課程。


原文發表於:創勝文教 NTE・Aug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