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pple Music 到「圓滿氂牛之歌」。

從 C for Car 到 C for Cow 。

從與手機螢幕互動到與心互動。

抱著極大的不甘願,從都市被發派到不丹最偏遠(= 世界最偏遠)的「魯納納」地區教書的男主角烏金,一點一滴地將心牆放下。

某天他在教孩子們英文字母時,在黑板上寫著 “A for Apple, B for Ball, C for Car…”。正當他要往 D 走時,眼睛圓滾滾的孩子們笑笑地問了他:老師 “What is a car?”(用當地語言問)。他突然才意識到,在都市生活的自己,將太多東西都視為理所當然。在魯拉拉的這些孩子更熟悉的是 Cow。他急忙把自製的黑板上的 Car 換成了 Cow,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

這一句話其實道出了偏鄉教育的困難與複雜。而在都市的我們,可能不假思索的反應:「那就將教材圍繞在他們的需求就好了。」

「我想要當老師,因為老師看得見未來。」電影中一位小男孩這樣說。而他們從老師的眼中所看見的未來,又是怎樣的未來呢?

兩年前參加不遺餘力投身偏鄉教育的呂冠緯和劉安婷的婚宴時,因緣際會和一群 Teach for Taiwan 組織的老師坐在同一桌。

當時聽一位資深的老師說:「其實有些孩子也想要學有關於城市的東西。雖然鄉間沒有斑馬線,但他們也想要(也需要?)知道什麼是斑馬線。」

他們需要什麼?他們想要什麼?我們可以給予什麼?這樣的複雜性,拉回台北市,也到處可見。

過去 40 年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大多由研究 ESL 的學者主導(研究在英國、美國學英文的人),而非 EFL 的學者(像台灣一樣出了教室就不是講英文的環境)。

語言習得大師 Michael Long 也說過,其實在 EFL 環境中學習英文的學生,不見得需要學習那些我們認為他們需要學習的 tasks。

我如果走向你,跟你說 “This is a book. That is a laptop.” 你一定覺得我瘋了。到底誰不知道?誰生活會用到這樣的句子?「O for Ox. 是很多進口的英文教材會給的例子。但我活到 30 歲,我真的很少看到 Ox」這是我很常跟學生說的。就算是非偏鄉教育,也常出現的問題。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純淨的地方。」這一片純淨的地方,常常是我們想學習、想變好、想被愛、想要有自信、想要有成就感、想幸福的渴望。希望當老師的自己,有一天都能因為學習、因為同理,讓學生變幸福。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Jul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