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因為武肺,很多事情都停擺,但是科學進步不會停擺。今天一大早就到 Starbucks 研讀哥大的指導教授昨天晚上才釋出的最新 paper(發行在國際知名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在文章一開始從 grow 是及物動詞也是不及物動詞的角度,來探討外語習得的 3 種不同解釋:

X 是環境(不管是我們自己製造的、還是自然的)

Y 是我們的 language ability、language system

  1. X grows Y.(強烈因果關係)
  2. Y grows on its own.(學習者自主性強烈)
  3. Y grows in X.(沒有 1 那麼強烈的因果關係) 

台灣的教授、英文老師、英語系、外文系學生、兒美補習班經營者,最常講的南加大教授 Stephen Krashen,是第 3 派。第 3 派不太講 communicative practice、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練習),那是第 1 派學者的研究方向(例如:Robert Dekeyser 教授)。

但要當一個頂尖的老師,這三派的優缺點都要很清楚,我們才能對於 input、output、feedback、practice、awareness、repetition 等等至關重要的語言學習概念有完整的認識。這也是我在 《英語師資培訓》 課堂中一再強調的,不偏廢其中一個學派,而是了解各自優缺點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習狀況,給出最適切、最有習得科學依據的做法。

畢業了 7 年,教授沒有變、我也沒有變。我們都還是深信:

唯有對於學習如何發生做深刻的探討,老師才會知道要怎麼教學。

Errors 不再是不好的東西,而是學生在測試假說、嘗試學習的好現象。Self-correction 不再是拉低流暢度的壞東西,而是 awareness 的鐵證。

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不是 anything goes,也不只是每天記得碰碰英文就好。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Jul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