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幫大家總結 40 年的應用語言學研究之前,請大家猜猜看,在表達「她對你評價很高」時,哪一句話是美國人說的,哪一句話是台灣學生說的呢?

  1. She gave you a lot of praises. 
  2. She spoke highly of you. 

大多人都能正確地選出 (2) ,但同時也覺得:好像單字背了不少,但就是講不出那樣的英文。而這好像也不是多講就有辦法解決的。

如果我們今天背單字,只是為了在「選擇題」能選得出來,有時定義背一背(中文也罷、英文也罷),難一點的題目上下文判斷一下、就能拿到分數。Congratulations! 但若目的是想要「用得出來」,至少有 2 方面需要我們加深學習,可分成 word-related 和 learning-related:

一、字彙方面(Word-related):

除了該字的意思以外,還需要知道發音、拼法(for 寫作),我相信這道理像廢話,很多人都了解。

但 part of speech(詞性)、grammatical behavior(文法規範、行為)、和字詞搭配,更是影響我們有沒有辦法用出來的關鍵。

沒有注意「詞性」,我們可能會錯用成 “became success”、”That was happened yesterday.”、”You’re so fashion.” 這樣的錯誤英文。

不了解文法規範,我們可能學了 “involve”(涉及、包含),也用不出來。可能會亂用成 “She involved deeply in this project.”。

二、學習方面(Learning-related):

無數語言學、認知心理學研究都指出,”repeated exposure”(反覆接觸)是記好單字很重要的關鍵。

但這樣的「反覆接觸」,不是同個東西在「短時間內一直看一直看」就可以達成。

有時要在我們學完後,某一天在追劇、看英文雜誌、或和外國老闆開會時,恰巧「再碰到且注意」後,才會加深學習效果。對住在台灣的我們(自然英文的 input 不夠),是比較困難的。

像對我來說,”speak / think highly of sb”(對~有很高的評價),以前在學習時,也不會覺得這是馬上用得出來的英文。但在哥大念碩一時,有一位 Lindhardsen 教授在走廊上遇到我時,跟我說 “Prof. Han spoke highly of you.”。 

對我來說那樣的「接觸」,啟動了我的字彙記憶,一口氣讓那個用法從 receptive knowledge(能認得,但直覺用不出),轉化成了我的 productive knowledge(用得出)。

語言學權威 Stephen Krashen 教授提出來的「窄式學習」,就一次達成了上面 2 個要件。

藉由對「同一主題」的東西大量聽、閱讀,讓我們能夠短時間內有很多的 repeated exposure。也因為對內容的熟悉,讓我們更能有餘力注意到「詞性」、「文法規範、行為」和「字詞搭配」等面向。

我的 《英語恆毅力計畫》 是全台灣第一個窄式學習的課程。雖然和《恆毅力》一書相關,但不是在帶大家看書、也不是心理學的課程。這套語言課程是將 21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正向心理學主題當作「媒介」,進行更窄、印象更深刻、用得出來的語言學習。

如果你 / 妳的目的是想要讓英文「用得出來」、想要針對 word-related 和 learning-related 這 2 個面向加深學習,歡迎加入課程唷!


原文發表於: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英文・May 9